尋偉人足跡,品韶山情懷
來源:長沙韶山旅游網 作者:長沙韶山旅游網 發表時間:2016-5-16 15:36:33 瀏覽: 次
韶山,這個連接著過去與現在的紅色圣地,永遠都讓人心潮澎湃。老人家的故里就在韶山沖這個偏遠山村,讓人不知不覺間都產生了人杰地靈這種想法。但當走過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之后,才意識到了是先有的人杰才被稱為地靈!主席用自己的一生告訴了我們什么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歷史永遠不會忘記那偉岸的身姿,那高瞻遠矚的神情。歷史是讓人緬懷過去的,更是讓人傳承精神的!這才是一個民族強大并且永存的根本之所在!如今,旅游業已成為韶山的主導產業,基本形成以毛澤東故居、毛澤東銅像、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遺物館、毛澤東詩詞碑林、毛澤東紀念園等人文景觀為主體,以韶峰、滴水洞、黑石寨等自然景觀為基礎,集旅游、瞻仰、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且歷史文化、偉人文化、生態文化內涵豐富。
位于韶山鄉韶源村龍頭山下的毛震公祠是毛氏祖祠,建于公元1766年,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1925年,毛澤東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曾多次在毛震公祠舉行秘密會議,并在此開辦農民夜校。在這里,毛澤東贊揚家鄉農民的革命壯舉,請原來不能進祠堂的婦女坐上席,并高興地說:過去婦女愛壓迫不能進祠堂,現在打倒了族權,婦女翻了身,能進祠堂了。1959年6月,毛澤東回到了闊別三十二年的故鄉,專門來到毛震公祠,并在祖宗牌位前作揖拜祖,并說,菩薩是迷信,應該打倒,烈士墓和祖宗牌位是紀念,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作個揖再說。毛震公祠陳列有毛祖人(毛澤東的曾祖父)后裔簡表、毛氏家族世襲表、家規八條、家訓十則、家戒十則以及毛氏家族百字銘訓:“悌家庭順,清忠國祚昌。禮恭交四海,仁義振三綱。富貴由勤儉,貧窮守本良。言行防過錯,恩德應酬償。正大傳耕讀,公平做賈商。煙花休入局,賭博莫從場。族黨當親睦,冤仇要解忘。奸謀身后報,苛刻眼前光。王法警心畏,陰功用力禳。一生惟謹慎,百世有馨香。”
毛澤東紀念館為一組江南園林風格建筑,雅致清新,被譽為中國當代園林建筑中的經典之作。改造后的陳列與這一環境更為協調。序廳設計,將原有序廳加寬6米,加高1米多,擴展了視覺空間。序廳中心的毛主席大型漢白玉雕像,取材于北京房山,由中國軍事博物館著名雕刻家劉林設計創作。同時,序廳采用部分通透的形式,借景入室,使主席雕像與園林花木融為一體。序廳正墻為著名畫家李如創作的《東方紅》巨幅油畫,畫面壯觀,氣勢宏大,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1990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批準將北京中南海的五千多件毛澤東遺物移交韶山毛澤東紀念館保存。遺物中有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龍紐大印;赴重慶談判是郭沫若送的手表;穿了幾十年、打了73個補丁的睡衣,以及毛澤東家庭生活賬單、菜譜等。一件件遺物,無不體現出一代偉人的崇高人格和不朽風范。當您看到這一件件珍貴的遺物,領袖的崇高思想、偉大精神,他獨特的工作生活習慣就非常生動地展現在您面前。
一代偉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銅像矗立在韶山沖廣場,坐落在毛澤東紀念館和毛氏宗祠前的開闊地帶。周圍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護,在群山的輝映下,偉人的銅像暗褐,更顯神圣和高聳,主席身軀偉岸,雙手握書卷,身著中山裝,雙眼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成功地塑造了領袖在開國大典時的偉人風采。銅像高6米,紅花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銅像重3.7噸。基座上,+++總書記專門題寫的“毛澤東同志”五個大字金光閃爍。銅像周圍種植了56株高大的蒼松,象征著全國56個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在這里,游人可以向主席敬獻花籃,瞻仰偉人雄姿,拍照留念,感受一代偉人的風采和無往而不前的巨大力量。韶山之行已然結束,但歷史的巨輪仍在滾滾向前,主席的精神財富已經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這是一份獨屬于我中華永不褪色的榮耀!